风华录
杨皓宇:有戏
绿洲
文章字数:1715
文章浏览数:
刘丹
演戏这个行当,很多时候真的是老天爷赏饭吃,要么外形好,要么镜头感强,要么自带天赋,要么观众缘好。可是偏偏有个人,天然占尽了劣势,却硬是百折不挠,不骄不躁,凭着长年不辍的努力和积淀,逆势翻盘,成为大银幕小屏幕上入目即入心的常客。一看到他出场, 观众便会不由心安: 嗯, 有戏。
这个人,就是《龙门镖局》里前女友遍天下的恭叔, 《流浪地球》里舍生取义的何连科, 《白鹿原》里冷静淡泊的冷先生, 《隐秘而伟大》里懦弱悲惨的杨会计, 《西虹市首富》里强行碰瓷的菜篮男, 《扬名立万》 里早已过气的前偶像……他演过的让人念念不忘的角色数不胜数,而现实生活中,他也有过不少角色:重庆山野里的熊孩子,返沪读书的知青子女,地铁一号线的机电维修工,成绩垫底的上戏学生,游乐场工作人员,跑龙套……除此之外,他还有另一重身份:上海盟员杨皓宇。
其实早在2010年6月,杨皓宇就加入了民盟。那时候他虽已入行近十年,事业却仍是不温不火的状态;对于初二时才回归的故乡上海,他也没有太强的归属感。恰好在这时,识于微时的好友宗晓军问他愿不愿意跟自己一样加入民盟,他毫不犹豫就答应了。
谈起这件事,杨皓宇感慨良久。从小开始, 他的人生就不停处于动荡之中。先是为了读书,在少年时离开父母回到上海;后来,成都北路修高架,他住的房子被拆迁了;大学四年,住宿环境状况频出,最后一年干脆换了宿舍楼;刚开始工作,一直都是没有身份的“路人甲”。 这时候,有一个组织向他抛出橄榄枝,而且这个组织里有好多他景仰爱戴的师友,他一下子就找到了归属感。说起来,当年他所在的上戏97表演班,如今有三位都是上海盟员,真可谓志同者、道合者。
入盟后,他的工作也渐渐有了起色,经常辗转在各地、各个剧组拍戏,尽管奔忙依旧,但是有了组织,心里安定了许多。有时赶上在车墩工作,驻扎车墩的“前辈”宗晓军还会代表组织给他送去关怀。盟组织的活动,他也尽量抽时间参加。2020年话剧艺术中心支部换届改选,他的身份又多了一个:民盟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支部委员。
他在表演上追求自然、无痕迹、不套路的纪录片风格,每一场戏都要反复琢磨, 每一个角色都要力求饱满真实,每有一个想法都要跟导演争取尝试一下。一度他以为自己这辈子只可能演不起眼的配角,可纵然这样,他也没有放弃对演戏的热爱。他还记得那个让自己坚定走这条路的时刻。当时是排陈薪伊导演的《商鞅》,他和其他五个人一块儿演无名无姓的士兵。有一次排练时,陈薪伊导演突然指着他说,你们都看一
下,那个士兵站得最好。那一刻,他耳朵一下子红了。陈导这句话让他豁然开朗, 明白角色无论大小, 只要演好了,就会有自己的光芒。
终于有一天, 他成为有名有姓的演员杨皓宇,并陆续获得第15届上海佐临话剧艺术奖最佳男配角、第21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最佳男配角、第20届亚洲电视大奖最佳喜剧演员、第13届青年电影手册年度盛典年度男演员、第12届北京国际电影节“注目未来”单元最受注目男演员等大奖。
对自己塑造的角色,他永远都有一个要求:过得了自己这一关;对自己的艺术探索,他也有一个要求:永远别放松。所以戏外,他一直坚持广泛学习和吸收,自学了口琴,大量阅读人物传记,日本动漫、网综、说唱等等也都会涉猎;此外,他也从未放弃琢磨,大学时候老师虽然总批评他 “演得太烂”,可是也很肯定他 “想法很好”。 靠着这股子永不放松、不怕批评、勇敢尝试的韧劲儿,他的很多想法最终呈现为剧中的亮点,比如《安家》里报房源信息的那一段“油腻”说唱,真是尽现“老油条”精髓。
《宇宙探索编辑部》是他最新一部担任主角的作品,本月在国内院线上映。对于这部已在第5届平遥国际电影展、第51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、第13届青年电影手册年度盛典、第46届香港国际电影节、第12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等专业评审领域屡获大奖的电影,他很有信心。不同于他之前参演过的科幻题材片《流浪地球》《独行月球》——— 或大片质感或喜剧内核,这是一部伪纪录片风格的轻科幻喜剧,成本极低,几乎没有特效痕迹,给出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另一种可能性,可能是另一种意义上的“中国第一”。
在聊天中,杨皓宇发现好多自己熟悉的师友竟都是盟友,他又有了新的想法:大家凑到一起,以盟友身份组建一个团队, 是不是可以创作出一部别具一格的作品呢?让我们拭目以待吧。
(作者系民盟市委机关工作人员)
演戏这个行当,很多时候真的是老天爷赏饭吃,要么外形好,要么镜头感强,要么自带天赋,要么观众缘好。可是偏偏有个人,天然占尽了劣势,却硬是百折不挠,不骄不躁,凭着长年不辍的努力和积淀,逆势翻盘,成为大银幕小屏幕上入目即入心的常客。一看到他出场, 观众便会不由心安: 嗯, 有戏。
这个人,就是《龙门镖局》里前女友遍天下的恭叔, 《流浪地球》里舍生取义的何连科, 《白鹿原》里冷静淡泊的冷先生, 《隐秘而伟大》里懦弱悲惨的杨会计, 《西虹市首富》里强行碰瓷的菜篮男, 《扬名立万》 里早已过气的前偶像……他演过的让人念念不忘的角色数不胜数,而现实生活中,他也有过不少角色:重庆山野里的熊孩子,返沪读书的知青子女,地铁一号线的机电维修工,成绩垫底的上戏学生,游乐场工作人员,跑龙套……除此之外,他还有另一重身份:上海盟员杨皓宇。
其实早在2010年6月,杨皓宇就加入了民盟。那时候他虽已入行近十年,事业却仍是不温不火的状态;对于初二时才回归的故乡上海,他也没有太强的归属感。恰好在这时,识于微时的好友宗晓军问他愿不愿意跟自己一样加入民盟,他毫不犹豫就答应了。
谈起这件事,杨皓宇感慨良久。从小开始, 他的人生就不停处于动荡之中。先是为了读书,在少年时离开父母回到上海;后来,成都北路修高架,他住的房子被拆迁了;大学四年,住宿环境状况频出,最后一年干脆换了宿舍楼;刚开始工作,一直都是没有身份的“路人甲”。 这时候,有一个组织向他抛出橄榄枝,而且这个组织里有好多他景仰爱戴的师友,他一下子就找到了归属感。说起来,当年他所在的上戏97表演班,如今有三位都是上海盟员,真可谓志同者、道合者。
入盟后,他的工作也渐渐有了起色,经常辗转在各地、各个剧组拍戏,尽管奔忙依旧,但是有了组织,心里安定了许多。有时赶上在车墩工作,驻扎车墩的“前辈”宗晓军还会代表组织给他送去关怀。盟组织的活动,他也尽量抽时间参加。2020年话剧艺术中心支部换届改选,他的身份又多了一个:民盟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支部委员。
他在表演上追求自然、无痕迹、不套路的纪录片风格,每一场戏都要反复琢磨, 每一个角色都要力求饱满真实,每有一个想法都要跟导演争取尝试一下。一度他以为自己这辈子只可能演不起眼的配角,可纵然这样,他也没有放弃对演戏的热爱。他还记得那个让自己坚定走这条路的时刻。当时是排陈薪伊导演的《商鞅》,他和其他五个人一块儿演无名无姓的士兵。有一次排练时,陈薪伊导演突然指着他说,你们都看一
下,那个士兵站得最好。那一刻,他耳朵一下子红了。陈导这句话让他豁然开朗, 明白角色无论大小, 只要演好了,就会有自己的光芒。
终于有一天, 他成为有名有姓的演员杨皓宇,并陆续获得第15届上海佐临话剧艺术奖最佳男配角、第21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最佳男配角、第20届亚洲电视大奖最佳喜剧演员、第13届青年电影手册年度盛典年度男演员、第12届北京国际电影节“注目未来”单元最受注目男演员等大奖。
对自己塑造的角色,他永远都有一个要求:过得了自己这一关;对自己的艺术探索,他也有一个要求:永远别放松。所以戏外,他一直坚持广泛学习和吸收,自学了口琴,大量阅读人物传记,日本动漫、网综、说唱等等也都会涉猎;此外,他也从未放弃琢磨,大学时候老师虽然总批评他 “演得太烂”,可是也很肯定他 “想法很好”。 靠着这股子永不放松、不怕批评、勇敢尝试的韧劲儿,他的很多想法最终呈现为剧中的亮点,比如《安家》里报房源信息的那一段“油腻”说唱,真是尽现“老油条”精髓。
《宇宙探索编辑部》是他最新一部担任主角的作品,本月在国内院线上映。对于这部已在第5届平遥国际电影展、第51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、第13届青年电影手册年度盛典、第46届香港国际电影节、第12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等专业评审领域屡获大奖的电影,他很有信心。不同于他之前参演过的科幻题材片《流浪地球》《独行月球》——— 或大片质感或喜剧内核,这是一部伪纪录片风格的轻科幻喜剧,成本极低,几乎没有特效痕迹,给出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另一种可能性,可能是另一种意义上的“中国第一”。
在聊天中,杨皓宇发现好多自己熟悉的师友竟都是盟友,他又有了新的想法:大家凑到一起,以盟友身份组建一个团队, 是不是可以创作出一部别具一格的作品呢?让我们拭目以待吧。
(作者系民盟市委机关工作人员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