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笔

踏歌皖南山水间

专版
    (殷 超 摄)


  操世忠
  池黄高铁串联起“两山一湖”,这里是江南丘陵钟灵毓秀又稍显闭塞的一块宝地,安徽的省树黄山松、省花黄山杜鹃和省鸟灰喜鹊都集中在这里。
  太平湖是青弋江上的陈村水库,坐落在黄山与九华山之间。陈村水库是1958年上马建设的,历时20多年方才建成,兼具防洪、灌溉、发电功能,坝址就在著名景区桃花潭。库区主体在黄山区,就是原先的太平县,是安徽省最大的人工湖。
  青弋江,长江下游最大支流,诗一样的名字,流淌着无尽的诗篇。涓涓滴滴出深山,携着山风的轻盈和山花的清丽,呼朋唤友,左搀右挽,一路欢畅,飞瀑悬虹,清流激波,深潭映影,惊如雷电穿云之遽折,缓若宓妃雾绡之轻裾。
  青弋江的正源是清溪河,黟县的美溪河又是清溪河的源头。竹林深处一个静谧的村庄叫打鼓岭,村名的由来,一说溪水奔突若跌,悬数重叠瀑漱石而出,激浪若鼓。一说入村阶石如磬,行人负重踏之,回声若鼓,声闻溪涧。
  与徽州多数山间村落一样,数户人家散落山隈,屋前是应时花卉,屋后是竹园或者茶园,家家晒着红亮滴油的腊肉,寥寥几块水田窄窄的挤在道路与小溪之间,溪水真正的源头也许在赤楠根下潮湿的青苔,也许在黑松撑裂的石隙,也许在滴露的兰蕊。古树交柯,石上菖蒲梳理着水流,两岸散布着不知名的小花,瀑下三五清潭有人戏水。待到溪与公路并流,已可泛舟漂流。
  清溪河流经石台县、黄山区,在乌石镇注入太平湖后就胸襟一宽,与众多的溪流一道汇聚成百里长湖。它的最宽处有6公里,最窄处仅有150米。有旖旎的山光水色,曲径通幽的蜿蜒水道。人们可以去龙窑寨学陶器制作,可以去猴鹿岛体会动物野趣,也可以去天下太平城发古之幽思,更有新晋网红打卡点秋色黄金岛……由于库区移民大部分是就近安置的,所以根仍在,家仍在,传承仍在。除了增添一些水的柔媚,风光仍在;除了收获更多的湖鲜,物产仍在。猴魁让人舌底生津,腋下生风。
  润肺祛痰的香榧无疑是山珍,从开花到果子成熟要历经三年,所以香榧呈现给我们的是年年开花,年年挂果,年年有果熟离枝。制作宣纸的重要原料檀皮,可能产自群山中的任何一道山脊,三年一轮的砍伐,让乔木变成了灌木丛。
  任何一座村落都可能是千年古村,任何一座拱桥都可能有着一个开明士绅的故事,任何一座古宅都可能有着许多的财富传奇。任何一道山梁都可能连通黄山九华,任何一道山坳都可能有飞瀑鸣泉,任何一条小径都移步换景让人惊喜连连。
  与打鼓岭仅隔数道山梁的是柯村小盆地,油菜花开的季节游人如织。1934年爆发了著名的柯村暴动,在柯氏宗祠成立了皖南苏维埃政府,方志敏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留下的“紧握欃枪,任他风暴”(“欃枪”音“蝉瞠”,指主兵事的彗星,全句意即坚持武装斗争)标语依旧留在墙上。1934年12月,方志敏与寻淮洲会师汤口。令人痛心的是寻淮洲师长在乌泥关遭遇战中重伤牺牲。解放后,粟裕大将的骨灰撒在这片盛开杜鹃的土地上。
  麻川河是太平湖最大的支流,新四军曾在麻村建有负责水陆运输、联通云岭军部与外界的兵站。周恩来、叶挺、项英以及新闻与文艺界人士、上海文艺界慰问团、菲律宾华侨慰问团、美国记者史沫特莱都曾在这崎岖蜿蜒的山水间留下身影。
  距黟县县城五里,有村名五里,是个花果村,产香梨、枇杷、石榴、板栗和葡萄,但以桃子为大宗,以桃花为盛。五里桃花?是不是让你想起袁枚《随园诗话补遗》里汪伦致信李白:“先生好游乎?此地有十里桃花。”是的,汪伦是黟县人,越国公汪华的五世孙,担任过泾县县令,因为喜欢桃花潭景色,卸任后居家于此。“唐封越国三千户,宋赐义门第一家”,汪姓是皖南望族,谱系脉络清晰。我是不太相信汪伦“诳”李白游桃花潭的传说的,李白直题《赠汪伦》,可见汪伦名声之隆。也许是黟县人厚道,总感觉亏欠了李白似的,在五里给他一些找补。现今的桃花潭左近已是遍植桃花,万家酒店仍在,只是未曾觅得掌柜的身影。描述桃花潭的景色犹如剧透一般是讨人嫌的,打住。
  黄山脚下有乾隆御道,但不知是因为他缺少李白的浪漫,还是缺少徐霞客的执着,又或许是惮于山高水远,总之是未能成行。现今池黄高铁直抵景区核心,“两山一湖”高铁牵,待遇远超当年帝王。来!桃花一潭显得太小,太平湖已蓄千尺深情,这里让你醉氧,这里让你醉眼,这里让你醉心。来!为你踏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