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铭淳
1月14日晚上,合肥物流中心蚌埠南货场灯火通明,无水港作业区内,一架龙门吊正摇动长臂,配合着地面指挥人员对讲机里的指令和清脆哨声,夜空中“舞”动的龙门吊划出一道道平顺弧线,装满货物的集装箱被轻缓吊起,稳稳地落进平板车的集装箱卡槽里,整个操作过程标准规范,一气呵成。
编组成列的火车伴着星辰满载启程,守护它们的正是门吊司机、共产党员李传刚。今年是他的第37个春运,也是他职业生涯中最后一个春运。37年里,他累计作业时间长达105120小时,若按不眠不休计算,等同于坚守了12年、约4380个日夜。
高高地端坐在不足3平方米的龙门吊驾驶室里,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穿透货场的薄霭,李传刚一天的工作便正式开始了。那双布满老茧的手娴熟地操纵着龙门吊的控制杆,原本笨重的钢铁巨兽,在他的掌控下变得灵活而精准,仿佛是他身体的延伸,每一次操作都一丝不苟,每一单作业都保质保量。
“以标而动,向准而成,兢兢业业保安全”,是他的座右铭,也成了他的工作习惯。有着22年党龄的李传刚,始终将责任与担当扛在肩上,用行动诠释着自己对党员义务的理解。当凌晨的时针指向四点半时,李传刚便从温暖的被窝里起身,温柔、耐心地为父亲洁面、擦拭身体,仔细为父亲穿戴整齐,将父亲送至医院进行日常治疗,然后再马不停蹄地赶赴货场,开启一天的工作。
从最初的司索钩到现在的集装箱专用门吊,门吊的每一次更新换代,李传刚都亲身参与、持续学习,不断适应新的挑战。尽管要照料父亲,每日清晨他依然会提前半小时抵达岗位,仔细检查设备,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货物安全的细微之处,确保设备运转正常,他深知每一个细节都与货物安全紧密相连,绝不容许有丝毫疏忽大意。其驾驶的门吊,连续多年荣获中心“红旗设备”。
近些年,集装箱作业量大幅度提升,往往出现门吊司机人少活多的情况。李传刚主动分担,利用空余时间和同事们一起精进业务,不断提升起吊效率和落箱准度。无水港每年发往上海芦潮港、宁波北仑港的海铁联运班列达2600只标箱左右,途经西安港发往欧洲的中欧班列也在4000只标箱左右。“起初,没想过一天发运这么多集装箱,并且品类如此丰富。我很自豪能见证‘一带一路’发展带来铁路货运业务的繁荣。”10年时间里,班列趟趟正点,列列安全,李传刚和同事们携手交出了一份份满意的答卷。
腊月十二“百福日”,按照风俗李传刚一大早把龙门吊驾驶室的玻璃擦得干干净净,为他的另一个“家”贴上早早准备好的“福”字,迎接他最后一个春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