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支书四十年的坚守

专版
  崔雅君
  2025年春运,已经温暖启程。杭州电务段车载设备车间的党总支书记朱建华,已经工作近40年了。再过几个月,他将满60岁。今年的春运,是他在工作岗位上的春运“谢幕演出”。
  1985年,20岁的朱建华进入铁路工作,从蒸汽机车到内燃、电力机车,再到动车组列车,朱建华亲历了中国列车的转型升级,他先后在司炉、副司机、司机、指导司机,以及设备维修等多个岗位工作。自1999年起的26年里,朱建华一直负责列车车载设备的维修及养护工作,历经五代列控车载设备的变迁。列控车载设备是列车安全运行的“超级大脑”,集成了高铁动车运行速度、线路特点等海量关键数据,不仅能实现列车的高精度定位,还能对列车安全运行精准控制到秒,朱建华和他的同事们也因此被称为列车的“脑科医生”。
  夜幕降临,一列列完成运送旅客任务的动车组列车,如同归巢的倦鸟,缓缓驶进动车运用所。从高空俯瞰,那灯火辉煌、整齐排列的动车组,仿若一艘艘静卧的“陆地航母”,蔚为壮观。在不足3平方米的司机室里,朱建华和同事们打开机柜,仔细查看列车首尾的各种仪器显示屏数据,并用笔记本电脑下载数据。“车头共有十几个不同的模块,每个模块有几百条数据,每一条数据都不能忽视。”朱建华指着电脑说,这些数据关乎整列动车组的运行安全,容不得丝毫差错,从“大脑”读取、下载收集的数据,他们需要解码“号脉”诊断。
  朱建华的手机,是他与工作之间的一条“紧急专线”,24小时从不敢关铃声。不管是在万籁俱寂的深夜还是人们睡意正浓的凌晨,只要手机铃声一响,他必定接通。为了不打扰家人,每当手机震动、铃声响起的瞬间,他便会迅速捂住手机,然后踮着脚尖,轻手轻脚地往厨房间跑去,随时处理突发问题。
  每当看到拎着大包小包、满脸归心似箭的旅客迅速走进候车室时,朱建华就觉得自己的工作无比重要,心中便想着一定要把工作干好,绝不能耽误他们和家人团聚。他用自己的坚守,换来的是无数家庭的团圆,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,也是一份满满的幸福。
  40年的坚守,意味着朱建华多次缺席阖家团圆的节日。但是每次春节前的一个班,朱建华的妻子总会给他准备好肉圆,让他带到单位,期待新的一年团团圆圆。家人的支持,也成了他一路前行的动力。在这个深夜不打烊的动车运用所里,朱建华和他的同事们守护着万家团圆的春运回家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