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讯(记者 刘艺)2月15日,一趟满载大米的42918次集装箱班列从谢桥站货场鸣笛启程,一路向南驶向1300公里外的广东龙川。今年以来,合肥物流中心每隔5天组织开行一趟乡村振兴班列,实现常态化开行。
安徽省西北部的颍上县、霍邱县以及安徽中部的寿县分别为全国优质水稻生产区、国家首批商品粮基地、粮食生产强县,所产粮食长期发往广东省潮汕地区和东莞地区。
为降低地方企业物流成本,助力地方政府巩固乡村振兴成果,集团公司于去年5月相继在谢桥、六安等站开行发往广州的乡村振兴班列,安排营销人员多次走访粮户、农户以及加工企业,量身定制乡村振兴班列快捷运输方案,同时给予乡村振兴班列运价下浮优惠政策。
合肥物流中心副主任张乘介绍:“我们联合当地主要粮食企业及运输物流公司,整合皖西北地区粮食外运货源,组织开行‘散粮入箱’直达班列,用‘点对点’班列化运输集中发运,提高乡村振兴班列的运输效率。”
针对谢桥站货场运用股道少、到达卸车作业量大的实际,合肥物流中心提前申请配空计划、及早安排箱源、备足集装箱专用平板车,保障乡村振兴班列优先编组、优先装车、优先挂运。截至2月上旬,集团公司今年累计发送乡村振兴班列20列、734标箱,把2万余吨大米、小麦快速送抵珠三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