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佳丽
2025年春运是我入路以来的第一个春运。从值乘市域列车到长途列车,感觉旅客需求更加多元,突发情况也更为复杂。我深刻体会到“服务无小事”五个字背后沉甸甸的责任。
春运首日,杭州至重庆北K4173次列车停靠在杭州站,我站在车门口迎接旅客。大部分旅客都上车了,一位单独出行的年轻妈妈抱着襁褓中的婴儿站在车门口,多次尝试腾出手调整背带,身边还堆着两个大行李箱,我立即上前帮助她上车、摆放行李。途中,婴儿哭闹起来,我帮她打来热水,并烫好奶瓶。到站前半小时,我提前帮她整理行李。这位妈妈说:“本以为这一路会手忙脚乱,幸好有你们在。”这句话让我意识到,主动观察与细心服务,才能真正化解旅客的焦虑。
年前的一个夜里,K4173次列车上来一名满头白发的老年旅客,伛偻着背推着小推车,我搀扶老人上车。经询问得知,老人今年已经八十多岁了,准备回重庆老家过年。我向他介绍了车内设施,为他送上热水。途中时刻关注他的需求,做到重点照顾。到站前,我提前来到老人身边,帮她收拾好行李。分别时,老人颤抖着从布兜里掏出一把花生塞给我,那一刻,我感受到服务不仅是工作,更是人与人的温度传递。
年三十这天,我和同事们仍坚守在岗位上,沿途村庄里的烟花此起彼伏。到了傍晚,餐车内温暖的灯光下,红色的春联和窗花营造出了浓浓的节日气氛。桌子上铺着红色的桌布,摆满了丰盛的年夜饭,尖椒牛柳、清蒸鲈鱼、白斩鸡,还有酒酿圆子、炸春卷,每一道菜都是餐车师傅们精心准备的。
“妈,你看我们的年夜饭!”我把手机支在桌子上,镜头扫过丰盛的菜品,最后定格在我洋溢微笑的脸上。在这特殊的日子,列车长也特别批准我们使用手机,让我们跟家人报个平安。虽然相隔千里,但电话中传来的祝福声,让心与心的距离被紧紧拉近。列车长举起手里的可乐,带领着大家一起举杯,辞旧迎新。
列车继续前行,穿梭在夜色中,向着新的一年奔驰而去。春运的列车终会到站,但服务没有止境。当最后一位旅客的背影融入站台的暮色,我抚过制服上被行李蹭皱的衣角,忽然读懂了春运意义:它不是里程表上的累积,而是婴儿止啼的笑脸、老人攥紧的花生、铁路人执着的坚守——这些零散的片段,汇成了铁路人守护归途的刻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