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工务段无锡线路车间硕放维修工区进行现场作业 李鸿斌/文 李昶/摄
去年7月份,上海工务段为期半年的示范队培训班结束,我在示范队师父、高级技师顾晓东的教导下顺利“毕业”,接过了无锡线路车间硕放维修工区工长的重任。之前当副工长时,对“工长”岗位的理解不够全面,真的当上工长以后,才知道肩上要担起多少责任。
我们工区有7个“00后”,是一支平均年龄30岁左右的年轻队伍。去年台风“贝碧嘉”过境成为我初任工长的“成人礼”。还记得凌晨时分,我和同事们在巡查中发现,有台风吹断的树木倾倒在线路上。情况紧急,大家纷纷挥舞着手中的砍刀,砍断后合力将侵限树木抬出,在冒雨巡查完管内上下行合计26公里线路才回到工区。远处传来了列车安全通过的声音时,浑身湿透的我们相视一笑:台风“贝碧嘉”防卫战,我们赢了。
刚刚当工长时,硕放维修工区的轨控处于京沪线中等水平。我带着工区青年拿着打印好的波形图逐米分析,通过现场轨面及波形图相对比,以及观察列车通过时的动态情况,分析出4处因道床板结引起的垂直加速度和6处小轨距、小方向、水平不良造成的问题。当整改后我们的轨控水平跃升到全段前三时,老工长张晓明拍着我的肩膀说:“现在真的是你们年轻人的时代了。”
近三年,新入职的7个“00后”打破了班组原有的节奏。第一次带他们练习切割钢轨,小赵握着切割机的手都在发抖,“工长,我把钢轨锯坏了怎么办”,引得旁边的师傅大笑。我和副工长一起教学,现在“00后”都可以在施工的线上切割钢轨了。段里模块化考试前,大家都在用考试宝“刷题”。我从书架上翻出了当年的笔记本,对他们不懂不会的问题一一作答,那本黑红标记批注的《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》已经成了他们考试的“秘密武器”。
无论是凌晨还是深夜,点点头灯都会在钢轨间交织成网。我轻轻拂去道尺上的露珠,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正在身后挥洒着汗水。我突然想起了7年前入路时的一句话“身处繁华心不乱,俯身甘为铺路石”。右手远处是无锡市区的灯火辉煌,左手远处是苏州的霓虹闪烁,我们毅然静下心来守护京沪线的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