良师益友

汽笛
  赵靖元
  我认识操世忠书记有十余年了,他先后在芜湖工务段黄山地区的几个车间担任党支部书记。去年他退休后,我还是经常向他请教写作上的难题。一次,在通讯员群中,我因操书记的指点而向他致谢。
  初识操书记是十几年前,我去协助祁门线路车间埋设公铁平行桩。下了火车,他便带着我乘车去工地。
  到了工地,当地的村民正在阻挠施工队埋设公铁平行桩。操书记走到他们跟前,用清脆的黄山普通话和村民们聊了起来,短短几句话,他就说清了利害关系,劝退了村民。
  后来在段通讯员培训班上,我又见到了操书记,才知道他是散文写作方面的高手。培训班组织者请操书记点评我们各自的新闻稿件选题。我上报的是自己怎么带领工班的职工维修三线设施。操书记的意见有些直接:“你的这个选题,我认为更像是一份汇报材料。”当时我有一种被点中了穴道的感觉。
  前年下半年,在一位好友的推荐下,我在《大江晚报》上发表了一篇文章,激起了写作兴趣。随后,我去铜陵大通古镇踏青,回来写了一篇游记,请好友再为我推荐。
  好友读了后面露难色,让我再改改。我想了几天,却无从下手,突然想起了操书记。十余年间,我与他也就数面之交,甚至没有他的联系方式。我抱着试一试的想法,通过局域网把稿子发给了操书记,请他提些建议。
  没过两天,操书记给我回了信,鼓励了我一番,并帮我修改了文章。我把改好的稿子转给好友。他连声说,这个书记真不错。不久,修改后的稿子在《大江晚报》上发表了。
  去年以来,在编辑老师的指导和操书记的点拨下,我断断续续在《上海铁道》报上发表了多篇文章。操书记的品行和文采让我钦佩,称得上是我的良师益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