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手地方交通部门共建“智慧大脑”

综合新闻
  本报讯(通讯员 张续亮)“目前,从市区驶向阜阳西站有10余趟公交车,安检人员提前做好增开通道、实施‘双手检’工作准备。”近日,阜阳西站值班站长杨静通过公交接驳数字化联控系统,观测到短时间内公交车陆续集中到达车站,立即对安检区域进行部署。该系统是该站运用新技术,强化客流组织,提升服务质量的一项新举措。
  自商合杭、京港高铁开通后,阜阳地区民众出行更加便捷,尤其在节假日以及周末,高铁站客流明显增多。为做好客流高峰运输组织,提升集疏运效率,该站与属地交通部门、公交集团建立联动机制,于去年年底在该站综控中心接入公交接驳数字化联控系统,通过系统实时监测公交车运行数量和位置,并且对数据分析,动态调整安检通道、人员及候车引导人员数量配置。
  “此系统与客流监测系统等,共同构建‘智慧大脑’,结束了以往靠‘老经验’组织客流的不精准性,实现车站从被动应对转为主动服务,降低安检拥堵、人员配置不合理等情况发生,进一步优化了服务流程。”该站站长张红军介绍。
  此外,该站还与当地公交集团做好信息互通工作,共享列车开行、客流到发等数据,尤其在列车晚点、夜间高铁开行等重点时段,通过“监测预警—运力调配—快速疏散”的全链条管理闭环,动态调整公交车运营数量、时间,打通服务旅客出行“最后一公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