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换配件 张智彭 黄江燚 文/摄
4月8日下午刚开工,南京东车辆段徐州设备车间机电维修班接到报修,徐州北检修车间钩缓间的平衡吊出现故障。这台设备是把车钩钩尾框从传送带吊至抛丸间的关键设备,如果不能及时修复,会影响整个车钩检修流水线下午的生产流程。
为了尽快解决故障,机电维修班副工长王超同两名电工一起前往现场抢修。到达现场后,王超经过试机,根据经验很快判断:平衡吊只能上升不能下降,问题出在控制回路部分。而这台设备的控制元件集中安装在设备底部高度约40厘米的配电箱中,箱体底面与地面几乎齐平,检查维修都需趴在地上歪着头进行,这不仅增加了检查故障的难度,长时间保持这样的姿势身体也受不了。
“我先来!”王超扶了下头上的安全帽,开始检查配电箱。箱内空间不大,各种电器元件和密集的电线排列在内。他双膝跪地,猫着身体,让视线与地面平行,双手伸入配电箱,指尖在错综复杂的电线间游走,聚精会神地检查每一个触点,仔细检查每一个元件的通断,最终确认是交流接触器的常闭触点损坏。王超仔细确认了需要更换的交流接触器型号后,站起来放松了一下腰部,赶回车间料库提取备品。
“让我来!”王超去拿配件后,电工技师杨菁为了节约维修时间,准备先拆除损坏的交流接触器,为下一步更换做好准备。对于56岁的杨菁来说,蹲那么低,确实有点难度。他索性直接侧躺在地上,胳膊肘撑地,拿起工具进行拆解。配电箱里光线昏暗,连接线路的小螺丝让他在操作时小心翼翼,但凭借多年的经验,他有条不紊地逐根拆解线路。旁边的电工王宏帅见状,急忙取出手电筒,调整好角度,小心翼翼地为杨菁提供辅助照明。手电筒的光束在狭小的空间里划出一道亮线,照亮了需要拆解的位置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接触器所有线路都被拆除,新配件一到就可以更换。此时,杨菁的额头也渗出细密汗珠,顺着憋红的脸颊滑落,浸湿了工作服的领口。
“交给我。”王超很快带回了新的交流接触器,王宏帅立刻接过杨菁的“接力棒”,利索进行更换交流接触器的工作。杨菁则接过手电筒,在旁边照明的同时提醒着接线的位置。他的目光始终紧盯着王宏帅的操作,时不时提醒道:“蓝色线的接口在上边,注意别接错了。”随着王宏帅的手指在接线端子上移动,每根电线都被紧紧地固定住,妥妥地回到原有位置。当最后一根电线连接完毕,王宏帅活动了一下脖子,缓缓站起,准备试机。
“试机成功,动作正常。”看着流动起来的车钩检修流水线,三人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。从接到报修到解决故障只用了一小时,靠着轮番上阵,三人成功赢下了这场“排障”接力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