蒋志江
“好的,调度,开化站收到。”眼前这个拿着电话跟调度报告情况的,是开化站值班员周小康。今年已年满60岁的他,将在暑运结束后,给42年铁路生涯画上句号。
小康师傅见证了铁路40多年的变迁与发展,而今年的暑运,是他职业生涯的最后一个暑运。说起暑运,他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:“现在,旅客的候车环境是越来越好了。”
以前的暑运,一到夏天,火车站就闷得像个大火炉。尽管有吊扇,但架不住温度高,旅客们几乎人手一把大蒲扇。“那时候实在太热,我们都光着‘膀子’,边上放一脸盆水和毛巾,时不时擦擦汗降温。”他回忆道。
1995年暑运,候车室里第一次有了空调冷气——那是车站装的第一台空调,体积很大,类似现在的柜机。“我印象最深的一次,早上6点多,烈日高照,外面热得厉害,大家都盼着开空调的人来。当穿制服的‘开关员’出现时,所有人都一窝蜂跟在后面,想占个有利位置,感受‘冬天’的滋味。”
“你再看看现在,不管是候车室还是行车室,都是中央空调,到处凉丝丝的,再也看不到旅客挤在空调前的场景了。”他感慨道。
我很喜欢和小康师傅聊天,喜欢听他讲铁路的故事——尤其爱见他讲故事时,眼中那抹对铁路独有的归属感荣誉感。他常对我们年轻人说:“你们是赶上好时代了,可要好好干。”
小康师傅的铁路生涯,没有轰轰烈烈,只有一辈子的“默默奉献”:默默守护列车与旅客安全,用一万五千多天的安全记录,诠释了“人民铁路为人民”的服务宗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