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俊琳在检查集装箱装载状态。 (通讯员 梁力 摄) 记者 蒋雨鸥 通讯员 楼林军
7月9日6:00,杭州物流中心新安江营业部主任周俊琳从家中出发,一个小时后抵达营业部。日光灼灼下,新安江南站货场内,三条轨道伸展于绿水青山,载着货物列车奔赴远方。暑运正酣,货运量激增,饮品类运输尤其火爆。作为管辖四个站点(最远相隔50公里)的营业部主任,周俊琳的每一分钟都弥足珍贵。
7:00,在办公室周俊琳快速梳理着密密麻麻的日程表:上午需走访两处工业园、四家企业及建德市发改局,下午则要“钉”在新安江货场,安全把关、协调运输。“这家矿业公司,跑了16趟了,今天务必拿下!”他给自己鼓了鼓气,镜片后的目光透着一股坚定。
8:20,团队出发。“咱们先去城东的工业园。”周俊琳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,给记者展示手中的营销走访表,“这家水泥厂是咱们的老客户了,但是最近两天卸车不太顺利,得去调查一下。”
在城东工业园的两家企业,周俊琳分别高效解决了“公铁运输差价”和“垫资问题”,与建德市发改局铁路货运运输补贴项目的洽谈也进展顺利。
赶到40公里以外城西工业园时,周俊琳却吃了一个“闭门羹”。10:40,烈日灼空,建材企业紧闭大门,门卫告知“没接到通知”。工业园无处避日,一行人挤在屋檐下狭小的阴影中,一边“蒸桑拿”,一边“盼佳音”。汗水瞬间浸透周俊琳的衣衫,眼镜不住滑落。他干脆摘下,眯眼紧盯手机屏幕,一遍遍拨打联系人电话。
终于接通,对方连声道歉:临时出差,忘了交接。
二十分钟后,大门开启。闷热的车间里,周俊琳仔细记录防水材料生产、销售和运输细节。“我心里有数了,回去咱们就能做个运输方案。”周俊琳高兴地低声和记者说,“下次带着铁路运输方案来,客户名单可能会再增一家!”
正午12:00,毒日当头。一行人终于来到今日计划中的最后一家目标企业——那块久攻不下的“硬骨头”。想起刚刚的“闭门羹”与暴晒,记者有些“后怕”,不禁问道:“非得今天吗?能不能推迟到明天?”“那可不行,今明两天都安排满了,明天咱们还要去新安江上游的企业和货场。”周俊琳推了推眼镜,晒得黑红的脸上掠过一丝兴奋,“这家企业已经愿意详细谈谈了,机会难得,我觉得今天有戏!”
果然,公司代表已等在门口,笑着迎上前握手:“小周,这么热的天,真是服了你了!上次那个第十三版方案,老板点头了!”
“铁粉运输差价临界点在哪?”“能做物流总包吗?”会议室里,围绕“满意方案”,对方接连抛出尖锐问题。周俊琳应答专业而精准,既阐明铁路运输优势,也对企业产能产量、客户方向、市场行情等关键资料了如指掌。会谈结束,“可以等他们报价了”,周俊琳信心十足。
匆匆扒完午饭,周俊琳直奔货场:“快,13:30货6道装卸完毕,得去检查!”记者跟着他来到货6道,看他逐节车厢蹲下身,检查车门状态、货物装载加固情况、是否设置防护脱轨器……门轮防脱槽处,他手指反复摸索确认。检查完毕,毫不停歇:“货1道装好了,过去!”
14:08,周俊琳带着记者来到货1道旁,不同于有顶棚的货6道,此处场地露天无遮,集装箱与车辆在烈日下曝晒,热浪蒸腾,室外温度直逼40℃,车皮滚烫。
“这里是敞车和板车,要检查的项目多。”忍着烫手的触感,周俊琳触摸确认检查板车FTR锁,“既要检查集装箱装载状态,又要检查车辆的状态。”在查验敞车U型环时,他不厌其烦一次次蹲身细看,行至最后一节敞车,他眉头骤紧,“搭扣未入槽”,立即打电话找人修复。
半小时后,四十节车检查完毕,微信步数已超两万七。“今天算快的,板车只有四节,板车越多,花的时间越长。”他习惯性推下眼镜,却“咦”了一声:“鼻托又坏了?”
回到办公室,他拉开一个抽屉,里面躺着十几副损坏的眼镜架,“汗多,总推,鼻托坏得快。”——高温作业,给他留下如此独特的纪念品。
装卸车把关完毕,紧接着是调车作业协调。车务、调度……他匆忙联络的身影,在汹涌热浪中不停穿梭。我这个跟班作业的“新手小白”,却已经在酷热转战中,忙乱得有些晕头晕脑。
“每天都这样,新安江站还不是最忙的,千岛湖南站每天装卸量是这里的四五倍,近百车。”19:00准备下班时,周俊琳告诉记者。
次日清晨,记者电话响起,是周俊琳:“今天上午咱们先去矿泉水企业,对接生产销售和运输增量的情况;下午在千岛湖南站跟班作业,准备好了吗?”
灿烂朝阳里,车轮转动,驶向千岛湖南站的滚滚热浪,也驶向滚烫使命的下一程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