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我的暑运日记】

紧急抢救

铁路纪实
  郑宇倩
  7月21日 星期一
  天气:晴 气温:30℃
  暑运的节奏,像被按下了快进键。作为列车长,我的神经如同绷紧的琴弦,在例行巡视、解答咨询、处理票务、关注重点旅客之间高频切换。每一趟行程,都像在精心维护一条流动的长廊:既要确保它高速平稳地奔向目的地,更要守护廊内每一份旅途的安宁。
  下午三点,列车行驶在京广高速线上,窗外是烈日炙烤下模糊的田畴。我刚从餐车协调完一批团体旅客的用餐需求,正准备返回工作席,对讲机里突然传来7号车厢乘务员小谢急促的声音:“车长!7车有位老年旅客突发不适,脸色发白,捂着胸口,呼吸急促!”
  “收到!我马上到!立刻广播寻找医生旅客!”我心头一紧,脚下已加快步伐向7车奔去。赶到7号车厢,人群已自发让开一小片空间。一位约七十岁的老先生瘫坐在座椅上,满头大汗,脸色涨红,他的老伴和女儿在一旁急得直掉眼泪。一位自称医生的中年女士正在查看情况,初步判断可能是高温引起的中暑。
  “我是本次列车列车长!医生您好,请问情况怎么样?”我蹲下身,迅速表明身份,声音尽量沉稳以安抚家属。“家属说刚赶车跑了一段路,老先生的情况有点像中暑,年纪大了,最重要的是尽快送医!”医生语气严肃。
  时间就是生命!我立刻联系前方车站安排救护车,同时握住老人颤抖的手,坚定地说:“老人家别急,医生在,救护车会直接在站台等!坚持住!”
  车厢内异常安静,只有车轮与轨道的撞击声和老人家难受的喘息声。所有目光都聚焦在这里,空气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。
  “列车前方到站广州南站……”从接到报告到列车停靠广州南站,只用了十九分钟。这十九分钟里,是乘务组协同配合的默契,是陌生旅客伸出援手的温暖,更是整个铁路系统为生命开出的“绿色通道”。
  车门开启的瞬间,站台上120医护人员推着担架车的身影,让所有人悬着的心落下一半。我和乘务员、热心旅客一起,小心翼翼地将老人转移到担架上。看着救护车闪着蓝灯疾驰而去,我后背的制服已被汗水浸透——不是热的,是高度紧张后的释放。
  回到餐车工作席,窗外的风景飞驰而过。刚才那惊心动魄的19分钟,像电影般在脑海中回放。在日复一日的迎来送往中,在暑运如潮的人流里,我们不仅是服务者,更是守护者——守护旅途的顺畅,更守护每一位旅客的平安。我们不仅要应对巨大的客流、晚点的压力、旅客的抱怨,更要应对这些突如其来的、关乎生命的挑战。而每一次成功处置,都源于平时严格的演练、对规章的烂熟于心,以及乘务组在危急时刻拧成一股绳的团结协作。
  那位老人被抬下车时微弱但稳定的呼吸声,家属感激的泪水,还有车厢里那些无声支持的目光,都沉甸甸地落在心头。它们让我更深切地体会到这份工作的重量与荣光:我们运送的不只是旅客,更是他们身后万家灯火的期盼,和生命旅程中一段段需要被安稳托付的时光。
  夜深了,列车即将抵达终点。我知道,明天太阳升起,暑运的洪流依然汹涌,而我和我的班组,将继续在这钢铁长龙上,守护每一程的平安与抵达。
  (作者为杭州客运段虹张4组高铁二车队列车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