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追赶到领跑

汽笛
  尹铮
  2019年夏天,带着对世界铁路的深深好奇,我抵达英国攻读交通运输经济学。周末,我迫不及待地奔向曼彻斯特科学与工业博物馆。在那里,19世纪的蒸汽机车静卧,它是工业革命最直接的注脚。
  凝望着蒸汽机车那指向天空的烟囱,我心中震撼难平:“两百年前,竟已如此!”彼时,对这片工业文明发源地,唯有满腔的崇拜。蒸汽机车,这钢铁巨兽的嘶鸣,驱动了工业革命的车轮。
  然而,这份自大学时代便生根的钦慕,竟在返程的火车上轰然崩塌。当日下午,利兹的朋友发来共进晚餐的邀约。想到曼彻斯特距利兹并不远,习惯了国内高铁风驰电掣的我,欣然应允。
  抵达皮卡迪利车站,大屏幕刺眼的“晚点1小时”让我心头一紧。焦灼地等待一个多小时后,站台尽头缓缓驶来的,竟是一台喘着粗气的老旧内燃机车,拖曳着一节斑驳的车厢——那一刻,悬着的心彻底沉没。这短短的距离,在国内坐高铁不过20分钟的时间,硬生生被拖成了两个多小时的煎熬。晚餐之约,自然成了泡影。自此,“鸽王”的称号便成了朋友调侃我的烙印。
  这段经历,堪称一次深刻的洗礼。反观中国铁路的历程,起点确实充满辛酸。从蒸汽时代的蹒跚学步,到内燃、电力的奋力追赶,再到高铁时代的领跑全球,中国铁路生动演绎了何为“后来者居上”。
  如今“八纵八横”的钢铁骨架纵横延伸,将辽阔国土紧密编织。晨起于上海品尝小笼包的鲜美,午间抵达北京享用烤鸭的酥香,夜幕降临时相聚于哈尔滨热气腾腾的铁锅炖——这曾经遥不可及的时空跨越,如今已是触手可及的生活日常。
  从英伦老站台的幻灭,到华夏大地上风驰电掣的复兴号,这段经历让我深深感慨:“数风流人物,还看今朝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