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清清
我曾在铁路官方公众号阅读一篇名为《愿“江山”“繁昌”》的文章,让长三角铁路两座小站——江山、繁昌走进了公众的视野,这两座车站在浙江和安徽两省,相隔千里,却在数字时代奇妙相遇。
在繁昌博物馆里,一盏锈迹斑斑的铁路信号灯,如同书签上最深刻的脉络,流动着年代的血与火,鲜活得如同一则史诗——一则由铁路工人用扳手和道钉书写的史诗。在铁路信号灯的旁边还陈列着一把铁路道钉锤。
在那个特殊年代,铁路是信息传递的重要通道。铁路工人发明了“煤块传书”的方法——将情报藏在煤堆中,由信任的司炉工带往下一站。这种看似原始的通讯方式,却成功传递了大量日军调动情报。繁昌博物馆收藏的一封用这种方式传递的密信上,还能依稀辨认出“敌将于三日后运兵至铜陵”的字样。皖南事变后,新四军部分部队突围至苏南,铁路工人成为他们最可靠的盟友,工人们利用铁路建立秘密交通线,护送伤员、传递药品。老工人曾回忆:“我们把人藏在煤水车里,上面盖着煤块。日本兵检查时,就用铁锹假装干活,其实是在保护下面的同志。”
“汽笛一声,惊醒了多少江山。”余光中先生若在世,或许会这样写道。而今,“江山”成为网络热词,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晒出高铁窗外的风景,那些飞速后退的青山绿水,正是当年铁路工人用鲜血浇灌的江山。
抬眼,如今的繁昌站候车室里,旅客们刷着手机。站台上,一群铁路迷正在拍摄复兴号进站的画面。从蒸汽机车到复兴号,江山早已换了新颜。繁昌博物馆的玻璃柜里,信号灯突然被阳光照亮,铜绿中泛出金色的光芒。这光芒让我想起余光中的《乡愁》,此刻,乡愁是一盏锈蚀的信号灯,照亮着铁轨上流逝的时光。从抗战到和平,铁轨如同时间的琴弦,奏响着江山变奏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