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新
“第一次换杆件?干得顺手吗?这是你入路后的第一个暑运?”“是的,书记,换道岔杆件和暑运我都是第一次。”7月9日凌晨3点,沪苏通铁路张家港北站,刚刚作业完毕返回工区的途中,年轻职工邵子钦和我边走边聊。作为上海电务段张家港高铁信号车间党支部书记,我总想着能给年轻人搭把手、引引路。
“今天干得不是很熟练,还好有师傅搭档,”邵子钦回答,“全程都是师傅指导我怎么拆、怎么装。”“多干几次就熟练了,”我接过话,“今年暑运,我们管内还有6组杆件要换呢。”
7月8日夜晚,张家港高铁信号车间在张家港北站进行新型道岔杆件更换,计划更换3组道岔新型杆件。21时10分,李文杰对着手中的工具确认单一一核对,一旁的邵子钦拿着实物对照:“电动工具1把,棘轮扳手1个,钳子2个,锤子1把,2/4毫米检测块1个,尖嘴钳1把……”两人正为夜间作业做最后的准备。
23时30分,天窗准点开始。深夜的线路上,经过一天烈日暴晒,闷热得像个密不透风的蒸笼。高铁声屏障挡住了子夜仅有的一丝微风,黄色工装早已被汗水浸透,紧紧贴在后背,工装上的反光标记在作业灯照射下泛着银光。与白天的暴晒不同,夜晚的余热裹挟着潮气,在每个人额头、脸颊凝结出密密麻麻的细汗,湿透的工作服上渐渐“爬”出条条白色盐渍。电工工具拆卸螺丝的叮当声、作业人员的交流声,在寂静的夜里此起彼伏。
凌晨1时10分左右,对讲机里传来请求道岔扳动的声音——作业进入尾声,开始调试。“邵子钦,用游标卡尺测量锁闭量,把数据用石笔写在枕木上,对比一下两边差距多少。”13号道岔的作业负责人喊道,“卡尺能直接读数据,你去量四个点,我来联系驻站。”
测试、调整、试验、复查……1时50分,三组杆件更换完毕,大伙清点好工具,往站内走去。“杆件很重,师傅教我用背包带子提着助力安装,”邵子钦还在回味刚才的作业,兴奋地说,“要是师傅不说,我只会用蛮力托着锁钩上锁闭铁呢。”回去的路上,他不停念叨着今天学会的新技能,眼里满是收获的喜悦。
“太仓、张家港还有更换杆件的活,都要在暑运期间完成,有你忙的,”我笑着对他说,“等后面两个站的杆件换完,你就是老手了。”
“每年暑运都这样。你是第一次,我是第四十次,从未改变。”我望着他年轻的脸庞,轻声说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