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乐雨
乌云压境。9时07分,急骤的雨点终于砸向狮子山维修工区的地面。工长王真卫一声号令,巡查小队迅速集结,踏入属于他们的战场。
泥水裹挟着众人的脚步,队伍行至顺安站5号岔时,王真卫驻足凝神。未待旁人开口,他便指向线路另一侧:“去查看排水沟!”果然,树叶与塑料袋死死塞住了水道,王真卫即刻下令疏通:“雨再大,水漫路肩就危险了!”小杨、小孙操起九齿叉,迅速清开障碍,哗哗的流水声随即破开雨幕。王真卫迎着年轻人不解的目光,点破其中玄机:“听!流水通畅是‘哗哗’声,堵塞则是‘嘀嗒’声……”——经验是风雨中磨出的耳朵,能听见隐患的低语。
小杨竖起耳朵,在雨点敲打帽檐的干扰里继续前行。不久,他竟真的听辨出另一处淤塞,随即掀盖板、清树叶,动作一气呵成。10时25分,在芜铜线K52+100处,几根竹子被狂风压弯,摇摇欲坠,眼看就要扑向线路。小杜手起刀落,瞬间斩断隐患。11时56分,王真卫又俯身于芜铜线K50+800的盖板间,用弯刀耐心清理板缝淤泥。刀尖轻点,细缝顿开,积水顷刻泄入沟渠。
12时30分抵达钟鸣站,这支队伍当天已在暴雨中清淤排污6处,砍伐倒竹危树16棵,处理盖板积水35处。归途中工程车上,小杨默默倒出雨靴里的积水,小孙擦拭着湿漉漉的头发——疲惫如同浸透衣衫的雨水,却也澄澈。
暴雨是试卷,泥泞的线路是考场。王真卫带领着年轻队伍,用警觉的耳朵捕捉每一处无声的险情,用利落的手脚排除每一寸潜伏的危机。当雨水冲刷大地,他们以汗水与专业,为钢轨安全写下无声的证词:守护,是风雨中始终前行的脊梁,更是心中永不松懈的警觉。